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無爲齋閑話

茅檐常掃净無苔.花木成蹊手自栽.一水護田将绿繞.两山排闥送青來

 
 
 

日志

 
 

明故宫初建时午门形制的困惑与思考《原创》  

2008-01-03 11:32:32|  分类: 無爲齋閑話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明故宫初建时午门形制的困惑与思考

明故宫的午门是和明故宫初建时同期竣工的,但它的形制在《明太祖实录》以及其它史料中并没有明确的说明。而在第二次改扩建竣工的洪武十年却作了一定的描述,能见典籍均引用《明太祖实录》券115的:“洪武十年冬十月,是月,改作大内宫殿成,阙门曰午门、午门翼以两观、中三门、东西为左右掖门”的这条史料。这就是说午门的形制呈“凹”字形,与现今北京故宫相类。还有一组史料也应引起特别的重视,民国《南京古物保存所说明书》记载:“明故宫紫禁城於清光绪三十四年,由江督端忠愍公拆建劝业会房屋,其时祗拆去北安一门,东安、西安、午门一带城垣尚存……民国四年齐省长於所存东西安门及午门加以修理,以存古迹,而於午门两阙拆去,此六砖即得自两阙中者,…….一共六砖,多有洪武六年、七年字样。志称紫禁城,洪武八年改建,第十年始成,此砖年代证之,信无差也”。而这六块砖铭《说明书》也详记如次:

第一砖文曰:应天府江宁县提调官县丞程祖道作匠汤兴洪武六年口月口日。

第二砖文曰:句容县琅耶廿八都八保洪武七年口月口日提调官口口。

第三砖文曰:应天府句容县提调官口口作匠文三。

第四砖文曰:应天府溧水县提调官主簿朱作匠钱官六洪武六年口月口日。

第五砖文曰:应天府溧水县提调官主簿口……口洪武六年口月口日。

第六砖文曰:应天府溧阳县提调官扬世道作匠人口口口洪武六年口月口日。

有诸多的典籍和砖铭铭文的证明,明故宫改建竣工后的午门呈“凹”字形五门应无疑义。

那么明故宫初建时的形制是呈“凹”字形五门呢?还是呈“一”字形五门呢?如果初建与改建在形制上没有区别,那么朱元璋有什么理由拆掉又重建呢?因此有必要对午门初建时的形制进行探讨,在《全明诗》一书中有魏观的一首[午门阙上]的诗足以引起对午门初建形制的思考。这首诗是魏观站在午门城楼上面视南方时的所见所想所感,全诗共八句,原文如下:

                                             [午门阙上]

旌旗旖旎集中衢,日上金桥剑佩趋。双阙云中开凤扇,六王天上捧龙舆。

成均被命仍敷教,大本承恩復说书。殊渥无涯嗟未报,几回退食重蜘蹰。

魏观的诗之所以能够引起特别重视的原因,是因为他是洪武元年前后宫城大本堂里皇太子的老师,这在《明故宫大本堂——太子读书处》一文已有交待。因而魏观进出宫城较他人为多并且也方便,那么午门形制对他的影响应该是深刻的,其描述也是比较准确。更为关键的还有,魏观在洪武七年时因事被诛,而洪武八年才开始改建的大内(含午门)魏观根本就没有见到,那么这首诗只能是作于洪武七年以前,而根据魏观的履历分析,这首诗很可能就是在明故宫初建竣工后没多久所作,因此,他诗中所描绘的午门就是明故宫初建时期的午门,当时还没有端门,承天门和洪武门,目视所见,由近及远就是外金水桥(现称外五龙桥)和京师正阳门。从他的诗中的第3句“双阙云中开凤扇”分析,如果午门不是“凹”字形制,而是人们认为的是“一”字形制五门,那么何来“双阙”和“云中”还能“开凤扇”的感觉呢?魏观还有一首《郑国公常茂等授经大本堂》的诗,第五,六句是:“御气日从双阙望,书声时彻九重闻”。那么在大本堂能够见到的“双阙”是什么?这里的“双阙”和《午门阙上》诗中的“双阙”有何不同?所以初建时的午门就有可能是“凹”字形制,不过中间只有三门,而左右是没有掖门的实体城台,有些类似中华门和通济门的形式,在门的两边筑有实体城台,只不过中华门和通济门是呈“目”字形制。到洪武八年改建时吸收当时已停建的明中都宫城的形制,将两阙拆建成带左右掖门的形制,这样一来就变成后来史书所说的和我们所见到的“午门翼以两观、中三门、东西为左右掖门”的“凹”字形制午门。而到了明故宫的第三次改建的:“洪武二十五年闰十二月,是岁建端门承天门楼各五门(或曰五间)”,对午门的“凹”字形制也未作改动。现在午门的遗址仍存,其五个门的下部的石雕须弥座高约1.2米,中间三门的宽高的尺寸一样,两边依次降低。而两边券门的石雕须弥座和中间三门的石雕须弥座风格完全不同,中间三门的石雕须弥座毕竟还雕有少量花纹,而两边券门根本就没有花纹,純属素条石结构。据《明中都》一书记载:“南京明故宫午门的青石须弥座上嵌有少量花饰,……午门南面东西两侧吴王新宫原建筑没有翼楼,……北京故宫的午门,三个午门洞,午门南侧、翼楼内侧和南侧都有石墙基,但石雕跟南京一模一样,只有门洞南北两端的左右两侧才各有一个花饰”。也就是说北京午门五个门洞都有石雕花饰,只是数量较少,但南京午门的两边门洞根本没有一个石雕花饰,其建筑风格不象同期所为。《明中都》一书是69—75年所写,当时南京明故宫午门的两边门洞尚为库房,估计作者未详察所致。假如初建时就有五门,那为什么会产生这种不合谐的现象呢?何况在未改建前的史料中不但找不到初建时有五门的描述,更找不到有东西左右掖门的记载。再说“凹”字形制的殿门在明朝以前就已存在,唐长安大明宫含元殿的两侧建有翔鸾、栖凤高阁,再用曲形廊庑与含元殿两翼相连,就组成“凹”字形制平面的殿宇,金代中都宫城应天门、元大都宫城崇天门都是按“凹”形制建造,朱元璋和刘基等一班谋臣们在初建明故宫时对前代的宫城形制应该是知道的,不可能不作参考。所业只有初建时为“凹”字形制而不带左右掖门的中三门的午门,改建时改成“凹”字形制且带左右掖门的中三门的午门,才能解释魏观《午门阙上》的这首诗,《南京古物保存所说明书》中的六块砖铭的铭文,洪武十年改建后的午门形制描述以及现在午门遗址所存在的结构现象。

综上所述,明故宫初建时的形制很可能既不是“一”字形制五门,也不是“凹”字形制五门,而是“凹”字形制中三门而两阙为实体城台的午门。洪武十年拆建成形制为“凹”字形制中三门而两阙有左右掖门的午门,这种形制一直沿袭到今天,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午门。

                               今  日 明 故 宫 午 门                      

 

                                                        晚清时期明故宫午门,两阙残存,五凤楼及阙楼已毁,1888年

  评论这张
 
阅读(405)| 评论(27)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