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無爲齋閑話

茅檐常掃净無苔.花木成蹊手自栽.一水護田将绿繞.两山排闥送青來

 
 
 

日志

 
 

明故宫里的金水桥《原创》  

2008-01-15 18:14:01|  分类: 明故宫考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明故宫里的金水桥

明故宫里蜿蜒曲折的流水如果将其拉直足有几公里长,而横卧其上的桥自然也众多,而且都可以称之为某某金水桥,但是最为著名的金水桥却只有两组:那就是位於承天门前的外金水桥和位於奉天门前的内金水桥。它们虽然历经600年的苍海桑田,但至今仍在为世人默默地作着贡献。

这两组桥均为拱券式单孔桥石桥,外金水桥五桥并列,南北走向横跨在东西走向的御河之上。内金水桥也为五桥并列,南北走向横卧在东西走向的内金水河上。内外金水桥的中轴线都是以午门南北中轴线一致由于时间久远,所存史料也没有记载初建时桥的尺寸,但从现存的遗址作个实地勘测与分析,也能得到它们大略规格。现场实测表明,除外金水桥中间一桥因扩建马路变宽外,其余九座桥的尺寸也还都是一一相对应,而且尺寸相同。由东向西排列桥的宽度尺寸如下(米):

第1桥:4.8米。第2桥:5.6米。第3桥:6.5米。

第4桥:5.6米。第5桥:4.8米。桥面总宽度为27.3米。

桥与桥之间相隔的宽度均为6.2米。

有关外金水桥的尺寸在《南京市政建设志》中有一组记载:“净宽,车行:6.75米,4.8米*2。人行:3.85*2。小计:27.3米”。虽然总尺寸和测量的一致,但是将分类尺寸相加好像不等於27.3米,是那里出了毛病就不得而知了。并且还记载了该桥于1929年作过整修。而在《南京市白下区地名志》一书中记载:“并列五座桥,均长11.4米。宽分别为4.7米、5.6米、3.25米、5.3米、7.8米”。可是在五龙桥的介绍时则变成了“五架桥均长11.4米,宽分别为4.7米、5.6米、8.25米、5.8米、7.8米”,又把3.25米改为8.25米。仅仅就是这么个外五龙桥其数据就如此混乱,更复杂的数据谁知道又能如何。如果不到现场实地勘测,面对这些数据就不知所措。好在遗址尚存,不然又是一个谜。

内外金水桥的初建工程应该是和明故宫的第一期工程(吴王新宫)同时进行,在《明太祖实录》中记载元至正26年:“八月,拓建康城。……上乃命刘基等卜地定,作新宫于钟山之阳,在旧城东白下门之外(二)里许。故增筑新城东北尽钟山之趾,延亘周迥凡五十余里,规划雄壮,尽据山川之胜焉”。这意味着先确定新宫的规划,而后增筑新城。那么新宫的水系统属于地上和地下都涉及到的工程,必然在规划之中,而如何利用、疏导从东北方向的来水和燕雀湖,琵琶湖,玄武湖的水流经明故宫后汇入杨吴城濠,也必须在增筑新城时就加以规划并且进入施工。在《明故宫的水系统与建文帝的生死之谜》一文中已经说到所有这些来水在城外通过埋入城墙下的四个涵洞进入城内和流入明故宫的。这些涵洞的规格也很高,而且也必须和城墙同时施工,具体情况可见《明故宫的水系统》和《明故宫的水系统与建文帝的生死之谜》二文。这样在内外金水河上的桥和明故宫的初建工程同时进行就属必然。有些学者引用《明太祖实录》中洪武25年“十一月戊子,改建大内金水桥成”的一条史料以期证明金水桥为洪武25年所建,实为误读,何况史料中已明确是改建而非新建。南京明故宫未建前的地理环境和凤阳,北京根本就不一样,何况南京建筑在先,因此就不能完全用她们两个的水系统模式去套南京明故宫的水系统,只能作为参考。最明显的就是御河,明中都的御河在端门和午门之间,而南京和北京均非如此。

现有的史料也能说明吴王新宫时期已有内外金水桥的存在,而只是在洪武25年才进行了一次改建,在这25年中,内外金水桥已是重要的御桥。《全明诗》中魏观的那首[午门阙上]“日上金桥剑佩趋”中的“金桥”即是外五龙桥。《明史陈汶辉传》:“陈汶辉,字耿光,诏安人。以荐授礼科给事中,累官至大理寺少卿。数言得失,皆切直。最后忤旨,惧罪,投金水桥下死”(注:可能是洪武十四年左右的事)。《明太祖实录》:“洪武十五年,皇后马氏崩。将发引,告太庙,遣官祭金水桥、午门等神及钟山之神。”。《明史开济传》:“国朝开尚书济,字来学,十四年后……一日,济从太祖游金水桥,太祖忽然堕泪,问济曰:“朕为何如此?”济奏云:“过金桥,倚金栏,看金鱼,忆金妃,随金泪。”上执济手云:“绾手过金桥有事不相饶”。

在皇宫的主要殿门前建筑金水桥也并非明朝独创,2007-8-2 据“新华网西安7月17日专电 为配合陕西唐大明宫含元殿御道保护工程建设,考古人员日前在百官上朝的含元殿南百米处发现了唐代渠道、桥梁、道路等遗址,因新发现遗址与含元殿及其朝堂的重要关联性,为人们进一步认识唐代大明宫、中国古代宫殿制度史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据介绍,新发现的唐代殿前渠道位于含元殿遗址土台以南130米处,东西走向,已探知长度为400余米。从部分试掘区看,渠道在唐代时南北宽约4米、深约1.6米,渠道两壁较直,局部有砌砖护岸现象。

    在渠道遗址上,考古人员还清理出3座唐代木桥遗存,其中中央一桥正与含元殿中心相对,从桥桩柱洞的遗迹可知,桥东西长约17米、南北宽约4.3米。东西两桥则与百官上朝前暂时休息的东、西朝堂南北相对,其作用犹如后世皇帝宫殿建筑中的“金水桥”。

   何岁利说,这3座木桥位于含元殿与丹凤门之间,与含元殿及其朝堂正好东西分置、南北正对,东西两桥应是百官上朝、外宾来朝的必经之路,中间桥则应是皇帝专权所用”。 .

除了内外金水桥,明故宫中还有金水东、西版桥为史料所证明。《明太祖实录》券10..中洪武九年七月驸马受诰仪的程序中有:“公主升轿,内使备仪仗鼓乐前导,由武楼后、右红门、金水西版桥至午门西门”。..的行动路线可知在右红门前有座金水西版桥,并可推断在文楼后、左红门前也有一座金水东版桥。她们是进入后宫的主要通道。

内金水河水流所经之处肯定还有很多桥,诸如武英殿门前、文华殿内、东华门进入大内有无桥……以及洪武25年内金水桥为什么要改建、又是如何改建的,而在这些桥中哪些是木结构的,哪些是石砌结构的,目前都无史料和考古报道去验证,只能存疑和待考。

现在,内金水桥处于午朝门公园内,尚有人管理和保护,而外金水桥呢?仅靠一张“国家级的文保遗址”的虎皮就能免遭利益的侵蚀,恐怕难矣!

                明故宫的内金水桥(上图),外金水桥(下图)

                                                            

 

  评论这张
 
阅读(520)| 评论(22)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